北京2018年12月12日電 /美通社/ --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2018年媒體開放日今天舉行,來自英特爾以及學術界、產業(yè)界和媒體的眾多嘉賓齊聚一堂,洞察科技前沿趨勢,推動產學研融合發(fā)展,促進研究與實踐結合,共議創(chuàng)新文化和人才培養(yǎng)。此次活動上,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圍繞“突破計算創(chuàng)新,共贏數據未來”發(fā)表演講,闡釋了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服務機器人等重點研究內容,介紹了與學術界、產業(yè)界的廣泛合作。在主題沙龍環(huán)節(jié),各界嘉賓就創(chuàng)新文化與人才建設展開探討。
英特爾研究院是英特爾公司的“科技創(chuàng)新引擎”,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工業(yè)研究院,不僅著眼未來革命性的科技研究,還承載著將研究成果轉化至全球創(chuàng)新產品的使命。
“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們已經從一個單純的項目研發(fā)中心蛻變成英特爾全球科研布局的關鍵一環(huán),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激動人心的技術突破”,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表示,“我們將進一步發(fā)揮英特爾的端到端優(yōu)勢,以數據為中心,將人工智能算法、自主系統(tǒng)平臺、智能基礎設施作為主攻方向,為產業(yè)提供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突破性的產業(yè)價值”。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擁有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驗室、認知計算實驗室、智能駕駛實驗室、通訊架構實驗室和新技術中心等五大研究團隊,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認知計算實驗室聚焦面向英特爾智能計算的視覺認知(包含感知、識別、理解及認知)和機器學習前沿技術研究。2013年底以來,該實驗室致力于基于深度學習的視覺理解以及領先人臉分析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并以此影響英特爾架構/平臺設計,為英特爾實感技術、計算機視覺軟件開發(fā)包、移動終端應用和物聯網端對端視頻分析解決方案提供關鍵技術。過去三年,認知計算實驗室共獲得專利申請批準60多項,發(fā)表頂級計算機視覺及機器學習學術論文近30篇,向英特爾產品部門完成技術轉移13項(含3項重大技術轉移)。此外,該實驗室還在多項世界級的視覺識別和理解挑戰(zhàn)賽中獲得佳績,在2018年神經信息處理系統(tǒng)國際會議對抗視覺挑戰(zhàn)賽取得防守任務前5名;并攜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 WWF 為長城保護和野生東北虎保護提供關鍵人工智能技術支持。
智能駕駛實驗室致力于自動駕駛的前沿關鍵技術研究,以及自動駕駛技術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未來大方向的深度結合并相互促進的端到端領先技術研究。在自動駕駛上,通過自動化的深度事故分析、自動場景重建以及關鍵場景庫生成,并與自動駕駛汽車仿真工具(如 CARLA)深度集成,極大地加速了自動駕駛汽車算法的性能仿真迭代和安全驗證;在車路協同上,通過對關鍵交通場景(比如十字路口)的智能化實時、全視角視頻分析,為行駛中的車輛實時提供無死角的關鍵場景信息,從而可以極大地提升交通效率和行駛安全性。
英特爾智能網聯汽車大學合作研究中心在今年11月正式啟動,智能駕駛實驗室作為連接中心,將在未來3到5年里,與來自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同濟大學在內的6支頂尖研究團隊攜手,在安全、自動駕駛數據集、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廣泛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以期取得關鍵突破,促進自動駕駛的大規(guī)模實用化部署。
通訊架構實驗室致力于無線基礎架構的研究,目前聚焦5G的云基站、高效無線信號處理和雷達感知,滿足5G大規(guī)模天線技術和低時延處理的要求,并推動5G云接入網的研究和開發(fā),滿足5G靈活性、可擴展性以及快速定制的要求,加速通信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以提高下一代網絡的性能。
通訊架構實驗室積極參與5G接入網研究,提出了軟件定義的虛擬化云接入網架構,并創(chuàng)新地提出了大規(guī)模天線處理方案、物理層內部的5G前傳網絡方案,解決5G接入網在成本、靈活性和擴展性上的要求。在5G標準化中提出的5G接入網功能劃分、控制和數據面分離、邊緣計算功能等方案被3GPP接入網架構和系統(tǒng)架構研究報告采用。
過去兩年,通訊架構實驗室獲得專利申請批準30多項,提交5G 3GPP標準化輸出20多篇,并向英特爾產品部門完成技術轉移5項(含1項重大技術轉移)。此外,該實驗室還三次獲得英特爾中國貢獻獎,一次榮獲英特爾戈登·摩爾獎,研發(fā)的虛擬化云基站和英特爾網絡部門共同獲得英特爾較高貢獻獎。
機器人創(chuàng)新實驗室針對服務機器人在未來發(fā)展中的技術瓶頸以及廣泛的應用需求,推出了異構可擴展計算平臺(HERO平臺),適配多樣化的機器人產品需求,以期達到計算性能、功耗和尺寸的較佳平衡。同時,該實驗室推出了自適應機器人交互,使機器人具有連續(xù)行為學習能力,并通過知識圖譜進行個性化定制。探索微量數據的強化學習,增強機器人的行為學習能力。該研究將為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伙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攜手實現未來五年內個人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提供先進服務的愿景。
活動現場展示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多項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包括自適應機器人交互、機器人模仿學習與強化學習、人臉屬性識別、基于毫米波雷達技術的手勢識別、智能交通路口、受真實場景啟發(fā)的異常情況仿真及驗證、基于 OpenVINO 的物體檢測網絡在 HERO 平臺上的部署實現等。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不斷突破計算創(chuàng)新,得益于獨特的創(chuàng)新文化:主張建設性對抗、支持風險性創(chuàng)新、鼓勵探索性試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以開放式創(chuàng)新和多元化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奠定未來的創(chuàng)新基石。目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擁有60余名正式研究員,70%以上擁有博士及博士后學位。同時,研究院接收來自國內外重點高校的研究生作為實習生參與科研項目,并且設立了由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成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常年與國內重點高校聯合培養(yǎng)博士后。作為擁有完整的垂直領域人才和行業(yè)資源的研究院,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掌握了覆蓋硬件、軟件、算法及全面跨學科的整合能力。
這樣的創(chuàng)新文化和人才培養(yǎng)機制,引發(fā)了各界嘉賓的高度關注。在媒體開放日當天的主題沙龍環(huán)節(jié),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姜育剛,慧拓智能 CEO、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陳龍,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琳等嘉賓,結合各自研究領域,針對數據洪流時代的開放式創(chuàng)新及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既是務實的探險家,也是大膽的實踐者,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在“前瞻性研究領域”與“市場化產品成果轉化”之間進行“鐘擺”式的發(fā)展,掌握“探索”與“實踐”的較佳平衡,將不斷突破計算創(chuàng)新,釋放數據價值,促進產、學、研融合,驅動產業(yè)智能變革。
關于英特爾
英特爾(NASDAQ: INTC)是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的引領者,以計算和通信技術奠定全球創(chuàng)新基石,塑造以數據為中心的未來。我們通過精尖制造的專長,幫助保護、驅動和連接數十億設備以及智能互聯世界的基礎設施 -- 從云、網絡到邊緣設備以及它們之間的一切,并幫助解決世界上最艱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英特爾中國新聞中心 newsroom.intel.cn 以及官方網站 intel.cn。
英特爾和英特爾標識是英特爾公司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qū))的商標。
*文中涉及的其它名稱及品牌屬于各自所有者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