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12月18日電 /美通社/ -- 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 (CIFER) 與貨幣政策研究中心聯(lián)合舉辦的“國際貿易關系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重構”論壇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and Reforms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于12月7日至9日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辦。來自學界、政界及業(yè)界的近百位嘉賓出席此次會議并展開研討,與會觀眾近千人。
12月7日上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原副總裁朱民為大會致開幕辭。他表示,特朗普推行美國第一的單邊主義對世界貿易格局、世界貿易機制和世界經濟金融治理機制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這次會議要討論的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金融治理機制問題將非常引人關注,同時也需要學術界更深入的研究。
會議開幕式之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教授發(fā)布了題為《國際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重構》的研究報告。
鞠建東提出:全球生產、貿易和消費的結構已經呈現(xiàn)美洲價值鏈、歐洲價值鏈、亞洲價值鏈“三足鼎立”的區(qū)塊化、多元化的結構。但與此同時,這種“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全球實體經濟結構卻和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結構不相匹配,這個矛盾也要求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的重構。對中國而言,當前的核心工作應當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經濟增長為中心。同時,建設亞洲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與“三足鼎立”的經貿格局相適應。
在隨后的嘉賓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李稻葵,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開放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林桂軍教授,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原副部長魏加寧,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以“國際貿易摩擦和全球經濟治理重構”為主題,每人進行了十分鐘的發(fā)言并進行交叉討論。
自12月7日下午開始,會議進入了為期一天半的學術研討環(huán)節(jié)。三個分會場共進行了八場學術研討會,分別以“國際貿易摩擦的定量分析”、“國際貿易摩擦與全球金融體系”和“中美經濟基本事實與國際貿易摩擦”等為主題,共計26位學者報告了其最新研究進展。
會議期間,還舉辦了一場學術期刊與讀者見面會,來自《世界經濟》、《國際經濟評論》、《國際貿易問題》、《經濟學動態(tài)》、《財經研究》、《國際金融研究》、《國際貿易》、《中南財經政法學報》、《經濟學報》、《清華金融評論》等多家知名學術期刊參會。
12月9日上午,哈佛大學教授、前費正清東亞中心主任傅高義教授出席了此次會議中的“國際關系: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論壇,并發(fā)表主題為“中美關系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的主旨演講。
88歲高齡的傅高義根據(jù)幾十年研究歷史的經驗,對國際關系、中美關系做了重要闡述,他首先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中美關系發(fā)展的歷史進行了回顧;隨后,他基于自身經歷,解釋了特朗普在相當一部分美國人中得到支持的原因,也指出了部分美國人在本國工人就業(yè)和知識產權保護這兩方面對中國的看法。傅高義提出,解決中美關系的緊張局面,商人和學者都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隨后,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鞠建東主持了嘉賓討論環(huán)節(jié),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王衛(wèi),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級研究員童暉等嘉賓就“中美關系的歷史與現(xiàn)狀”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并回答觀眾提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也出席了會議,就相關議題與傅高義及與會嘉賓展開了討論。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成立于2017年11月,依托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是一所專注于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及全球治理領域的學術、政策與企業(yè)研究機構。中心以“集聚英才、扎根中國、服務世界”為使命,致力于成為世界優(yōu)秀國際經濟學者的研究與交流平臺,推動國際經濟學理論的發(fā)展與應用,“用思想建設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