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11月30日 /美通社/ -- 11月18日,明亞保險經紀20周年慶典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明亞副總裁王鵬在慶典中發(fā)表了精彩演講。以下為王鵬總演講內容:
明亞二十年之際,市場部計劃出一本紀念影集,為提供素材,我整理了大量的老照片。當一張張光影的記憶穿越時空,再次躍然眼前的時候,我便一次次被拉回到那些特殊的瞬間。很多瞬間,時隔多年依然清晰,甚至還能記起那剎那間的所有細節(jié);可有些卻已模糊,一些曾經熟悉的面孔竟怎么也叫不出名字。也許這就是時光的刻印吧!
無論在現(xiàn)實中還是我的腦海里,有些人一直都在;有些人離開了,但留下了印記;有些人則慢慢被淡忘。而我想說,雖難以銘記所有的人,但我們還是要感謝每一個曾經來過的人。正是每一個個體的匯聚,才使明亞有了今天的樣子。
在明亞20周年的時候,我們應該去回顧什么?應該去展望什么?蘇格拉底有著名的靈魂三問: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二十年光陰荏苒,明亞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看似走在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但此時此刻,也許我們恰恰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需要駐足片刻,回首來路、審視當下、眺望遠方,就像我們很多次做過的那樣。
我很認同《黑神話:悟空》的創(chuàng)始人馮驥的一句話:"你在自信之巔的時候,也在愚昧之淵。"越是看似花團錦簇,或許越需要保持清醒,因此我想在此套用蘇格拉底的問題,談談:我們是誰?從何而來?去往何方?回答的順序稍作調整,權作這一重要節(jié)點上的總結吧!
回眸
我們從何而來
廿與念同音,明亞的一"廿"之旅正源于當初的一"念"之起。
我有一次特別鄭重地問楊總,你為何會創(chuàng)立明亞?他當時給我的回答是"有一定的偶然性",他說他是學財務金融的,又從事過銀行、證券行業(yè),唯獨保險從未涉獵,而保險業(yè)又正值方興未艾,再加上另一位主要創(chuàng)始人胡忠兵女士的"游說",便選擇了保險經紀。他們共同認為這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明亞有著無限的前景。
我并非明亞的初創(chuàng)者,但或許是最堅定的追隨者。明亞成立兩年后,我偶然認識了楊總,又偶然加入了明亞,而誰知道人生的一系列"偶然"背后是否有著冥冥中注定的"必然"呢?總之,時至今日也已經過去了十八年。那時的我,作為已在保險營銷一線拼殺了八年,經歷過中外資三家公司的從業(yè)者,也堅定地認為這里是廣闊的藍海,我們將自由地遨游。
然而事實卻是遨游的"遨"變成了煎熬的"熬","熬下去"一度成了明亞發(fā)展的主旋律,幸運的是我們熬到了春暖花開。于是便有了一個問題,今日的繁花似錦到底是優(yōu)秀使然還是運氣使然?
我認為我們首先是幸運的,而且我堅定地認為所有的成功者,無論有多少勵志的故事,其實都有相當?shù)牟糠质沁\氣使然。我們的幸運在于市場的變化竟完全符合我們的預期。
首先,客戶的需求從被動變得主動,"被動"時聽從熟人介紹常常是最佳選擇,而"主動"下貨比三家就成了必然的需要。
其次,商品的供給也從相對單一和高度同質化變得豐富而多元,保司主體的增多,各自市場定位和產品策略的差異,以及一度的預定利率市場化,都加快了產品創(chuàng)新和迭代的速度。
而更重要的是科技的突飛猛進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影響著整個社會,當然也影響著小小的保險行業(yè)。智能手機、各種在線的社交工具、海量的信息、算法的推送,等等,完全顛覆了信息傳遞和獲取的傳統(tǒng)方式,再輔以上述供需端的變化,促使了買賣雙方的位置互易,保險營銷從既往絕對的賣方主導,快速且不可逆轉地走向了買方模式。
在這一過程中,保險經紀人的天然屬性和優(yōu)勢得以彰顯,我們也從略顯超前的獨行者,變成了把準市場脈搏的領航者。
當然,無需妄自菲薄,幸運之下我們也確是優(yōu)秀的。核心在于我們選擇了一個方向,而且從未動搖。事后證明那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在選擇之初,無人知道距離的遙遠和路途的艱辛。當只有自我的推斷而缺少市場的實證,只有模糊的方向而缺少明晰的目標的時候,堅持其實是很難的,如果前路迷茫又生死攸關、存亡在即,依然堅持則是更難的。
這二十年中,有過多個重要的節(jié)點,我們便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地選擇。有時覺得人生的路徑和企業(yè)的發(fā)展其實就是無數(shù)個大大小小選擇的集合,有些選擇無關輕重,例如今天穿什么、吃什么;也有一些選擇至關重要,例如是只要有利可圖就無所不用其極,還是始終堅守底線,是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是有奶便是娘。選擇時的執(zhí)著,甚至一度的向死而生,可能就是明亞的優(yōu)秀吧!
由此可見,一廿源于一念,一念也貫穿一廿??偨Y起來,我們的"好運"來自兩點:選對了方向,等到了時機。"選對了方向"并非只因獨具慧眼,漫漫征途之上,往往知易而行難,行易而恒難,明亞的商業(yè)壁壘并非模式本身,更在于篤信和堅守。而"等到了時機"也許從來就是市場對于篤信和堅守者的獎賞吧!
不過一切已皆成過往,我們更客觀地回顧來路,是為了更清醒地認知現(xiàn)在,也為了再次正確地選擇未來。
遙望
我們去往何處
未來從來是難以預測的,而今更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最近200年的變化遠遠超過既往2000年,最近20年的變化又超過既往200年。
曾幾何時,人們還需通過各類報刊了解時事,而今電視新聞都已無人觀看,各類自媒體平臺、短視頻成為了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年輕時,起碼我這一代人,還喜好尺牘之美,習慣魚雁傳書,而現(xiàn)在的孩子可能連郵票都已不知為何物了。
從PC到移動終端,從互聯(lián)網到物聯(lián)網,從區(qū)塊鏈到元宇宙,以及大數(shù)據模型、量子計算、生成式AI、腦機接口等等,科技的飛躍令人應接不暇,甚至對每個名詞、概念囫圇理解都已變得困難。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將面對的未來。
對于整個人類的社會活動而言,保險業(yè)可能尚不及冰山一角,而明亞更是如滄海一粟般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因此當我們仰望星空、遙想未來的時候,首先需要的便是自知渺小、心存敬畏。我們今日的成績,既得益于自身的努力,也得益于市場的眷顧,而面對未來,我們能做的唯有更加努力,而繼續(xù)被眷顧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再過10年、20年,世界什么樣、生活什么樣、保險什么樣?當無人駕駛被廣泛運用,占財險大半壁江山的車險就消亡了,甚至未必會演化為產品責任險;當癌癥以及更多的疾病被攻克,重疾險的定義可能會完全更新;生命周期表的巨大變化,會帶來費率的巨變,以及生存保險、死亡保險各自在形態(tài)和意義上的重構;大數(shù)據和信息共享將大大提升效率,并使得很多弱關聯(lián)得以顯現(xiàn),從而改變核保方式和規(guī)則;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發(fā)展,會降低人工成本,使看護和適老服務更為標準化,既會給長護險的發(fā)展帶來契機,也會對未來最大的蛋糕——養(yǎng)老險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例如"社區(qū)"與"居家"的養(yǎng)老模式之爭,或許會呈現(xiàn)未知的走向。
總之,今天的未來比以往任何時候的未來都更充滿不確定性。但這對于保險業(yè)而言也許并非壞事,保險應對的是風險,風險的主要特性之一便是"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的加劇意味著風險的加劇,風險的加劇則更能體現(xiàn)保險的意義。
在宏觀的層面,眾人抱薪的互助屬性,將個體不可承受之重轉為群體分攤的完美機制,這是保險的本源價值,更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和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而趨利避害,厭惡風險又是人之本能,因此保險不僅不會衰退,還一定會伴隨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推陳出新,幫助人們抵御各種各樣的風險。就像幾百年來我們所看到的,險種從最初的"海上""火災""死亡"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包羅萬象,幾乎涵蓋了生產、生活的每個層面。
而就微觀的層面,產品越豐富,單一的供應商越不可能提供全部服務,差異化會成為保司競爭時的重要策略,同時需求也會更加個性化,科技的發(fā)展將使得個體定價成為可能。
在此背景下,只要我們堅持做客觀性、多元化信息的提供者,堅持做獨立性、專業(yè)化更強的咨詢師,只要我們可以為所有的不確定性提供更多元的解決方案,我們就始終會保有自身的價值。而個人回報永遠是自身價值的真實體現(xiàn),也許會有一時的虛高或虛低,但市場的調節(jié)機制不會令其長期偏離。這里的市場調節(jié),既包括行業(yè)內不同渠道間效率的比拼,也包括全社會層面各個行業(yè)間機會成本的比拼。
因此,對于未來,或許最正確的態(tài)度不是謀求預測和掌握,而是始終擁抱和接納。若逢順境,不妨多一些感恩和謙卑;若逢逆境,則需少一些怨恨和失落。而今,乃至未來,又將迎來一輪新的比拼,就像之前一樣,比拼的核心不是選擇時的睿智,而是靜待花開時的從容與勇氣。
自省
我們是誰
最后想說說我們是誰?我們曾經作為"顛覆者",當賣方模式大行其道的時候,我們選擇了代表買方,奉行客戶利益至上;當"聽話、照做"的理論主導營銷管理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民主、平等、開放的模式,變公司驅動為自我驅動;當快速擴張、人海戰(zhàn)術凸顯威力的時候,我們選擇了寧缺毋濫,品質優(yōu)先。但其實我們應該知道,類似的"顛覆者",甚至更多不同路徑的"探索者"從來都大有人在,并非我們顛覆、改變了什么,而是社會、行業(yè)、市場的發(fā)展帶來了改變,我們恰逢其時,站在了變革的前沿。
而當新的變革來臨時,我們能否依然勇立潮頭?又或者我們也會成為"被顛覆"的對象?這時也許最需要的就是自省。
二十年來,明亞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很多特質,也被貼上了不少的標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在的贊譽也好,詆毀也罷,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過反思讓我們的內心更加理性和清澈。以下是我的思考,算作拋磚引玉吧!
1、內心驕傲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一度是"小眾"的、"孤獨"的,這種"孤勇者"的狀態(tài)反而讓我們激發(fā)起內心的驕傲,并以此吸引更多驕傲的內心。而今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算成功了,變成了行業(yè)矚目的標桿,首先便需要防范是驕傲演化為狂妄。我們依然可以是內心驕傲的,但不應是傲慢和無禮的,不應是一味自我標榜和排斥異己的,應該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與優(yōu)秀,哪怕是競爭對手——無論外部的還是內部的。
2、學習委員
眾所周知,明亞人是一群非常好學的人,明亞的學習氛圍跟熱情也一直是業(yè)內公認的。我們可以自詡為"學習委員",但應該知道系統(tǒng)性學習和碎片化知識的區(qū)別,更應該隨著認知的不斷擴展,看到自己無知的邊界有多大,從而避免故步自封和自視過高。更需謹防在這個算法推送的時代陷入"信息繭房",也別讓自己乃至明亞成為任何人的"信息繭房"。
3、內卷和躺平
我們——也許只是一部分人——有時還被稱為"卷王","卷"和"躺"也許從來就是生活的兩面。我們可以內卷,只要能樂在其中,并把追求更好作為原動力,而不要被嫉妒和過度的勝負欲所支配;我們也可以躺平,因為人生原本就有太多的徒勞,但我們透過"徒勞"不應只看到虛無,反而應該在洞悉了所有的徒勞之后,仍然保持現(xiàn)實中的樂觀,并珍惜所有已得的美好。就像羅曼?羅蘭說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4、獨立思考
我們強調獨立思考,但并不妨礙我們去相信,人總要相信一些東西,但永遠不要輕信和盲從,要學會從不同的視角探尋不同的答案,最終的相信應基于多元的分析、理性的思考和邏輯的判斷。我們更要敢于質疑,尤其應該學會對強權和權威的質疑。質疑是科學精神的體現(xiàn),但質疑也應避免被狹隘、無知和自私所裹挾,成為標榜自我、打倒一切的借口,質疑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
5、自由和平等
我們提倡自由、平等,但更需知道自由并非個體的隨心所欲,其邊界在于不可損害他人的自由,從而才能保證每個人免于傷害的自由。而平等追求的是權利、規(guī)則、流程上的平等,而絕非資源、財富等結果上的平等,恰恰應該保護每個人在平等的規(guī)則下都能追求更大的利益,當然也要保證不同成就和地位的人在基本權利和人格上的平等。
6、個體成功
我們鼓勵每個個體的成功,這也許比整體的宏大理想更應該被關注。眾多的經濟學理論也一再詮釋了,為什么人們在不斷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推進了資源的合理分配和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甚至可以是自私的,因為沒有人絕對無私,但在自私的同時,必須維持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也應保有基本的同理心和寬容心,更需警惕成為常以堂皇借口為名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說到寬容心,我想到一個很好玩的事情,我偶然發(fā)現(xiàn)11月16號那天叫"國際寬容日",寬容可能也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種美德,甚至是推進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原動力之一,所以我希望每個明亞人都能有一顆寬容的心。
以上種種是我對明亞文化的思考,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認同,又有多少的異議。當今社會乃至世界,無疑越來越多元,甚至越來越撕裂,明亞隨著人員的增多,也越來越像一個小社會。追求思想的統(tǒng)一從來不是明亞的目標,但某些基本價值觀的一致卻是文明的基礎。文化可以是多元的,但文明一定是共通的,同樣,愚昧和邪惡也常常是相似的,希望每個人的底線至少是成為文明的守衛(wèi)者。
我在人生走過了兩個十八年后來到了明亞,并在這里度過了第三個十八年,也是最重要、最充實、最有成就感的十八年。十八年也好,二十年也罷,是一段長得足以從出生到成人的歲月,我想注定不能在此走完第四個十八年了,并非因為忍心離開,而是需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我堅信明亞的路還很長遠,就像二十周年的主題語——"一廿方始,千山無止",但未來始終是屬于年輕人的。
明亞十五周年時,我曾寫過一首《浪淘沙》直抒胸臆。而今五年過去了,從明亞到行業(yè)都經歷了不小的變化,人入知命之年后,心境也自不相同。結合以上的"回眸、遙望、自省",再作一首《西江月》以作感懷吧!
往事最堪濃酒,半生不懼秋涼。我心安處本如常,哪管他人譽謗。只憾才疏時短,更覺路遠年長。沈腰潘鬢又何妨?自有長江后浪!